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6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176篇
化学   456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23篇
综合类   31篇
数学   46篇
物理学   2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81.
本文用直接裂解低能电子轰击电离和化学电离质谱(DPMS)等方法研究了聚对苯硫醚(PPS).聚噻吩(PT)和聚苯胺(PAn)的热分解行为和某些结构性质, 能提供多至7个链节重复单元的裂解碎片.结果表明: 几种聚合物的热分解均以自由基方式降解,PPS形成环状和线状齐聚物,PT和PAn只能形成线状齐聚物.  相似文献   
782.
叶丽卡  李国秀  俞惠然  叶斌  薛红 《色谱》1992,10(4):225-226
利多卡因(Lidocain)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的局部麻醉药,近年来我院开展了抽脂整形手术,采用皮下注射大剂量利多卡因的麻醉方法(超过正常剂量的3~5倍)。由于利多卡因安全范围较窄,血药浓度不宜超过6μg/ml,尤其对于肥胖病人皮下注射后,体内代谢缓慢,容易产生中毒反应,有必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783.
采用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仪,在分辨率高达70000情况下,直接采集碎裂片段的高精度质荷比(m/z),并通过元素模拟得到各碎片离子的元素组成,进而探究芬太尼类药物的裂解规律。结果表明:芬太尼类药物分子结构中叔胺基团的存在,使其极易被质子化,形成分子离子峰[M+H]^(+);裂解过程首先发生在叔胺与哌啶环相连的C-N键上,即哌啶环上的γ-H重排到与叔胺基团相连的羰基氧上,哌啶环上的β-键断裂(麦氏重排),形成一个中性丢失分子,另一端形成带电荷的碎裂片段,在高碰撞能量下,碎裂片段进一步发生裂解。按照化学结构将37种芬太尼类药物及其裂解途径划分为3类:(1)结构中含有N-苯基丙酰胺基团(149 Da),均可形成以149 Da为中性丢失的特征碎片离子m/z[M+H-149 Da]^(+);(2)N-苯基丙酰胺基团被其他任意非氢原子取代,而与之相连的哌啶环-苯乙基结构保持不变,中性丢失后则可产生特征碎片离子m/z 188.1433(C_(13)H_(18)N^(+)),随后哌啶环与苯乙基进一步发生N-C键断裂,形成特征碎片离子m/z 105.0702(C_(8)H_(9)^(+))和m/z 84.0814(C_(5)H_(10)N^(+));(3)不含完整母核结构的芬太尼类药物,多由修饰后的N-苯基酰胺与哌啶环构成,不能通过上述特征碎片离子进行定性,但均能通过高碰撞能量下吡啶环及其裂解产物m/z 84.0814(C_(5)H_(10)N^(+))和m/z 54.0724(C_(3)H_(4)N^(+))进行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784.
针对特超稠油流动性差、开采难度大的问题,以马来酸酐、C12~18不饱和酸、丙烯酰胺和苯乙烯为原料合成了油溶性聚合物降黏剂MAOS、MAS和两亲型聚合物降黏剂TEO9AS、C18AA,采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比较了聚合物的降凝、降黏性能,测试了两亲聚合物的表面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TEO9AS的临界胶束浓度为0.1g/L,γCMC为29.54 mN/m,当溶液达到0.03%(w)时界面张力可达到10-1 mN/m数量级;单独的油溶性聚合物和两亲型聚合物均具有较好降凝和降黏效果,油溶性聚合物加量越大,黏度越低。在加量为0.5%时,含有MAS和MAOS的稠油黏度分别为24353 mPa·s和44744 mPa·s,降黏率分别为91.00%和83.47%,两亲型聚合物TEO9AS的降黏率为80.22%。聚合物降黏剂与碱复配后可以大幅降低稠油黏度,尤其是两亲型聚合物TEO9AS与0.8%碱复合时黏度达到206 mPa·s,降黏率达到99.99%。表明两亲型聚合物与碱的混合具有很好的降黏协同效果,这一技术的开发为稠油常温开采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85.
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新型亲环蛋白D抑制剂RN-0001在SD大鼠全血中的浓度。样品前处理采用简单的蛋白沉淀法,色谱分离在Gemini C18110,色谱柱(50 mm×2 mm,5μm)上进行,以含10 mmol/L乙酸铵和0.1%甲酸的水溶液作为流动相A,含0.1%甲酸的甲醇溶液作为流动相B,在0.8 mL/min流速下梯度洗脱。待测物RN-0001和内标环孢菌素A的检测采用正离子电喷雾多反应监测模式,其检测离子对分别为m/z 645.4/156.2和m/z 601.8/156.1。RN-0001在30.0 ng/mL~3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2>0.9961),定量下限为30.0 ng/mL,批内和批间的精密度小于5.2%,批内和批间准确度在-3.6%~6.7%之间。RN-0001基质样品在室温放置18 h,-80℃冰箱放置40天以及经过5次冻融循环后均稳定。SD大鼠尾静脉注射3 mg/kg的RN-0001注射液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RN-0001的半衰期t 1/2为3.53 h,峰浓度C 0为9370 ng/mL,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 0-24 h为5300 h·ng/mL。结果表明,所建方法适用于RN-0001在SD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786.
(Cu,C)Ba2Ca3Cu4Oy 是超导转变温度Tc 约为116 K 的无毒铜氧化物超导材料, 在迄今为止的超导材料中, 高压法制备的(Cu,C)Ba2Ca3Cu4Oy 多晶块材在液氮温区具有最高的不可逆场 Hirr ~ 15 T. 为了实现(Cu,C)Ba2Ca3Cu4Oy 超导材料的规模化制备, 本文利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在 LaMnO3/MgO/Y2 O3/Al2 O3/Hastelloy 柔性金属基底上依次外延生长了 LaAlO3 帽子层和(Cu,C)Ba2Ca3Cu4Oy 超导薄膜. X 射线衍射实验结果表明(Cu,C)Ba2Ca3Cu4Oy 薄膜沿a 轴外延生长, 电学输运数据表明(Cu,C)Ba2Ca3Cu4Oy 薄膜的超导转变温度Tc onset 为115K, 零电阻温度Tc0 为52 K, 不可逆场为9 T@35 K. 本文首次报道了(Cu,C)Ba2Ca3Cu4Oy 在柔性金属缓冲层衬底的成功制备, 推动了(Cu,C)Ba2Ca3Cu4Oy 超导材料的实用化进程.  相似文献   
787.
TF 线圈为大型“D”形轮廓, 由高、 中、 低场线圈通过套装和堆叠而成. 需要分别对高中低场线圈进行绝缘处理, 套装后填充高中低场之间的间隙(10 mm~120 mm) , 包绕对地绝缘后, 再对间隙填充层进行绝缘处理. 为了充分验证绕组制造的工艺, 采用一个以中场绕组尺寸的Dummy 绕组进行真空压力浸渍(Vacuum Pressure Impregnation, VPI) 完成线圈绝缘. 针对 VPI 过程中真空环境、 外部压力、 固化温度、 时间控制等方面的技术难点, 完成 TF Dummy 线圈 VPI 系统设计. 采用 CATIA 软件对 Dummy 线圈 VPI 系统进行建模, 合理设计子系统, 有效缩短 VPI过程的时间, 保证绝缘质量. 通过每个子系统的理论分析计算, 更精确地选择 VPI 系统配备的设备型号,CFETR TF Dummy 线圈 VPI 系统的设计和相关工艺的验证对后续 TF 线圈制造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88.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Q Exactive-Orbitrap高分辨质谱(HRMS)技术分析12-磷钨酸化学转化柴胡皂苷c(SSc)的产物结构和转化途径。HPLC可以快速分离结构相近的转化产物。利用HRMS获得产物分子及其碎片离子的精确质量数,鉴定产物结构并分析转化途径。结果表明,在12-磷钨酸产生的酸性环境中,SSc主要通过C18位的环醚开环和羟基消除反应生成具有异环双烯结构的柴胡皂苷h(SSh),并伴随着C3位的去糖基化反应生成去鼠李糖-SSc和去鼠李糖-SSh。转化反应6 h后趋于稳定。HPLC-Q Exactive-Orbitrap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分析柴胡皂苷及其转化产物结构,并可以区分转化得到的异环双烯和同环双烯柴胡皂苷同分异构体。  相似文献   
789.
卟啉‐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是由金属节点和卟啉有机配体构成的一类新型多孔材料,MOFs骨架上的卟啉配体在光激发下,可以发挥光动力学治疗(PDT)作用。这类多孔结构的PDT材料在疾病治疗中,可以发挥载药、多功能修饰等功能,某些金属位点独特的MOFs还具有纳米酶功能。近年来,这类卟啉‐MOFs已经成为PDT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目前,在推向临床前,这类材料还需要解决氧气浓度、能量传递效率等问题,研究者也给出了诸多解决方案,根据实际应用过程中所面对的不同环境,采取不同手段来增强PDT的效果,包括提高氧气浓度、改进能量传递过程、消耗功能分子、产生信号分子以及协同策略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的代表性工作,包括卟啉‐MOFs材料以及PDT产生的机制,卟啉‐MOFs材料PDT的应用和最新进展,并针对卟啉‐MOFs材料的PDT在生物医学领域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90.
有机磷阻燃剂(OPFRs)被广泛添加于商业品和日用品中,由于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富集性和潜在毒性,已成为一种新兴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此需要建立能准确定量环境中OPFRs的检测方法。该文基于基质固相分散萃取(MSPD),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法测定土壤中10种有机磷阻燃剂,筛选对OPFRs具有高选择性的吸附剂,最终确定MSPD最佳萃取条件。该文基于单因素分析法考察了常见吸附剂(C18、PSA、Florisil、石墨化炭黑(GCB)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及其用量、洗脱溶剂及其体积、研磨时间对OPFRs萃取效率的影响。在此结果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响应面法(RSM)考察了3个关键因素(吸附剂用量、洗脱剂用量和研磨时间)以及交互作用对OPFRs萃取效率的影响。最终确定最优条件:吸附剂GCB,用量0.3 g;洗脱溶剂乙酸乙酯,用量10 mL;研磨时间5 min,此时10种OPFR的萃取效率为87.5%。在GC-MS/MS的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以13C-PCB208为内标物进行定量。10种OPFRs在6个浓度梯度下,获得较好的线性,相关系数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